一阴始生之时,护阳固阴有道

  • 首页
  • 百家乐游戏规则以及玩法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百家乐游戏规则以及玩法 > 新闻动态 > 一阴始生之时,护阳固阴有道

    一阴始生之时,护阳固阴有道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    夏至,在24节气中排第10位,却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。这一天,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,夜晚则最短。

  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夏,假也,至,极也。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意思是,万物的生长繁盛到达极点。夏至是阴阳盛衰的转折点。此时,阳气到达极致,阴气也开始萌发,所以夏至又称“一阴生”。正如唐代诗人权德舆《夏至日作》云:“璿枢无停运,四序相错行。寄言赫曦景,今日一阴生。”

    夏至有三候,一候鹿角解、二候蝉始鸣、三候半夏生。夏至节气后五天,鹿角会自然脱落,但鹿角有很强再生能力,第二年会再生;再过五天,树上的蝉感受夏日的炎热,开始“知了知了”地叫;又过五天,此时正值夏季一半,喜阴中草药植物半夏开始出苗生长,故其“半夏”也由此得名。

    民俗文化

    祭神祀祖

    《周礼·春官》云:“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又曰:“夏日至,祭地祗。皆用乐舞,而神乃可得而礼也。”夏至的时候正是麦子收获的季节,古人在此时大多以“乐舞”的形式祭神祀祖,以祈求消除灾祸和年成丰收、富足。

    过水面

    北方有云:“冬至饺子夏至面。”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亦有记载,清代时京师家家吃冷淘面,即“过水面”“凉面”。夏至前后,新麦已经成熟,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夏至时满地的农活,人们更忙,包饺子、蒸包子较为繁琐,煮面就很简便。

    消夏避伏

    《酉阳杂俎》记载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在古代,夏至之后,朝廷会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块消暑;而在平民百姓,妇女有互赠折扇扇风解暑,或互换脂粉等什物以散体热去味。

    节气养生

    起居养生

    从中医理论讲,夏至是阳气旺盛的时节,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,此时人体气血运行亦相应地畅旺起来。在日常的作息方面,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晚睡早起,这样才能够保持比较多的日常活动,让身体内的阳气得以完全舒展。

    而从夏至这天开始,合理的午睡很重要。午觉是以阳养阴,子觉是以阴养阳。只要能闭眼睛休息一会儿,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。

    运动养生

    夏日炎炎,往往让人心烦意乱,而烦则更热,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,甚至出现精神情志方面问题。因此,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,也不要在炎热的时段运动,可选择在比较凉爽的时候,如早晨或是傍晚时分。且运动不宜剧烈,宜选择游泳、慢跑等,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或八段锦;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,切不可饮用冰水,更不能立即冷水冲淋。

    情志养生

    《礼记·月令》中提到,在夏至“君子齐戒,处必掩身,毋躁,止声色,毋或进,薄滋味,毋致和,节耆欲,定心气。百官静,事毋刑,以定晏阴之所成”。夏至人体阳气亢奋,此时,需要心平气和、保持心情愉悦,使气机宣畅;凡事顺应自然与社会秩序,不可过于强求,致使气机不畅。

    饮食推荐

    古人认为夏季是最难养生的季节,一则暑热外蒸,二则腹内阴冷,饮食稍有不慎,极易罹患腹泻。中医认为,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。夏至时酷暑难耐,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,大量食用寒凉食物,定会损伤脾胃。若想消解暑热,可食用西瓜、绿豆汤、乌梅汤等,但也不可贪凉而冰镇食之。

    炎热的夏季,人们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吃食不宜像冬天一样肥甘厚味,宜清淡好消化。夏至面比较清爽,恰好符合夏至饮食清淡的养生需要。特别南方地区,本身气候湿热,如再吃过多肥甘厚腻之物,则容易导致肠胃相关疾病。

    夏至之日,也正值瓜果成熟上市之时,如贪食冷食瓜果,则易损伤脾胃。特别是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,腹中常冷,本身消化能力较弱,若过多食用,则会出现腹胀、吐泻等病症。

    推荐两款适合夏至前后的食疗方。

    乌梅山楂饮

    材料:乌梅15克,山楂15克。

    制法:乌梅、山楂放入煲内,加适量水煎煮,约煎煮15分钟。可加适量糖中和酸味。

    功效:生津止汗。适合口干口渴、出汗多、食欲不振者。

    清暑生津汤

    材料:西瓜翠衣(西瓜皮)30克,竹叶5克,麦冬10克。

    制法:上述材料放入煲内,加适量水煎煮,约煎煮15~20分钟。

    功效:清解暑热,养阴生津。适合身热汗多、口渴心烦、小便短赤者。

    陈皮绿豆糖水

    材料:陈皮10克,绿豆250克。

    制法:绿豆先行浸泡,后将绿豆、陈皮放入煲内,取适量水煮至软糯。

    功效:清解暑热,化湿行气。适合口渴喜饮、小便不利、舌苔腻者。(谢枫枫)

    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TOP